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娄底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作者: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2011-03-11 字体:【】【】【

一、指导思想与规划依据

(一)“十二五”全市档案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全市档案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全面推进和完善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和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档案馆“五位一体”(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功能,基本建立起一个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管理科学、有效服务的具有娄底特色的档案事业体系,促进全市档案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依据

“十一五”期间,我市各级档案部门认真贯彻党和国家一系列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坚持依法治档,积极推进档案工作“两个体系”建设,大力加强档案馆功能建设,不断强化档案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档案公共服务功能,档案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档案资源建设不断推进。截止到2010年,各级国家档案馆、专业档案馆、部门档案馆共储存档案史料115万卷(册),排架长度39147米,其中文书照片档案38900张,底图331864张,资料10.5万册。“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共接收档案53.7万卷,征集资料3万(册),年平均增长47%。

2、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全市6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建筑总面积8660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5453平方米,技术用房310平方米,库房设施得到了改善。各档案馆都配置了一批安全保护设施和档案保管设备。“十一五”期间,市、县两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配备了服务器9台,计算机站点95个,中央空调1套,去湿机50台,温湿度自控仪28台,消毒柜13台,防磁柜15台,复印机12台,摄像机9台,数码照相机8台,防盗报警装置3台,并装备了密集架、空调器、吸尘器、灭火器等一批设施。5个县级档案馆被纳入中央支持的全国中西部县级档案馆建设规划。

3、档案服务创新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市建立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政府公开信息场所7处,档案寄存中心8个;向社会开放档案资料4.5万卷(册),开放档案目录案卷级46.97万条,文件级30万条;接待利用者117667人次,利用档案33.7万卷(册);组织编写大中型档案资料14种,   册,内部资料98种;拍摄电视专题片7部,举办档案展览18场次。全市6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建成档案网站6个,局域网5个;录入电子档案目录70万条,完成档案全文扫描20万页。

4、档案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县(市区)和经济开发区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法制监督和档案管理机构全部建立,档案业务工作全面开展。各专业主管部门也加强了对本系统、本行业、本部门档案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全市现有国家综合档案馆6个,城建档案馆3个,房地产档案馆3个,人事档案馆2个,企业档案馆3个,基层档案室1060个。

5、档案业务工作扎实推进。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档案局8号令,在全市组织开展了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审工作,推进了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截止到2010年底止,全市各级机关共有48个达到省特级,521个达到省一级。新农村档案工作全面发展,在全市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创建活动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截止到2010年末,全市村级建档3400个,社区建档350个,建立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点40个。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监管工作力度加大。“十一五”期间,全市75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和125个市县级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档案登记,涟钢、娄涟公路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通过了档案专项验收。到2010年末,全市共处置改革改制企业档案375家,接收进馆档案25万卷(册)。民企档案管理试点工作发展到5家,全市有179家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达到等级规范管理水平。

6、档案人员素质明显增强。全市有3个档案科研项目在国家、省级立项,已结题3项,有110篇论文被国家级、省级刊物采用或获省级优秀论文奖。全市各级档案局(馆)现有人员128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111人。大中型企业共有档案专职人员150人,在专兼职档案人员中,有115名评定了专业技术职务,其中高级职务24名,中级职务54名,初级职务37名,100%的档案工作人员都通过了继续教育或岗位培训。

存在主要问题:档案门类比较单一,馆藏内容不够丰富,馆藏结构不尽合理;档案库房建筑标准不高,功能不完善,档案保管保护环境差,档案现代化管理程度低,档案数字化工作进展缓慢;档案体系不完善,档案查全率低,查检速度慢;档案人员素质不高,人才结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档案工作服务水平不高,档案资源开发能力弱,服务手段陈旧;档案工作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被动局面还未能改变。

二、基本任务与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基本任务是:档案事业的发展要在全市形成一个布局合理、馆藏丰富、设施齐备、功能齐全、管理科学、服务有效的档案馆、室网络体系;建设一支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和专业人才队伍,达到档案管理创新、档案技术创新、档案服务创新的要求,为娄底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

具体发展目标是:

(一)档案馆室建设——形成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的档案馆、室网络体系

1、档案馆建设

“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布局档案馆69个,其中综合档案馆7个,城建档案馆5个,房地产档案馆5个,人事档案馆5个,企业档案馆5个,乡镇档案馆42个。市国家综合档案馆已列入“十二五”建设规划。娄星、冷水江、涟源、双峰、新化县馆正式列入中央支持的全国中西部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2011年正式启动双峰县、冷水江市综合档案馆建设,争取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加快娄底经济开发区综合档案馆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启动建设新馆。启动万宝新区综合档案馆筹备工作,新建2个企业档案馆,5个专门档案馆,12个乡镇档案馆。

档案馆设置规划

表一                     单位:个

档案馆类别

2010年实有数

十二五期间

备 注

增 加

2015年累计

综合档案馆

6

1

7

 

城建档案馆

3

2

5

 

企业档案馆

3

2

5

 

房地产档案馆

5

0

5

 

人事档案馆

2

3

5

 

乡镇档案馆

30

12

42

 

合  计

49

20

69

 

2、档案室建设

“十二五”期间,机关、团体、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要适应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要求,规范归档文件的整理方法。要继续开展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活动,各级各类档案室都要达到省级以上等级标准。有条件的单位要逐步实现档案、图书、情报、资料管理一体化,室藏档案基本数字化,建立数字档案室,具备服务功能。

十二五期间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上等级规划表

表二                     单位:%

类 别

省二级

省一级

省特级

备 注

市直机关

100

50

40

 

县市区机关

100

40

30

 

乡镇机关

70

30

20

 

市直科技

事业单位

100

50

30

 

县市区科技

事业单位

100

40

30

 

(二)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改善结构、丰富馆藏,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档案资源体系

全市6个国家档案馆的馆藏资料要从2010年94.89万卷(册)增加到2015年106.94万卷(册),年平均增加69960万卷(册),排架长度由2010年的18918米增加到2015年21388米(见表三),大中型企业档案室档案由70万卷增加到100万卷。要改善馆藏结构,增加各类科技档案、专门档案的比重。综合档案馆要增加名人、名胜、名优、名产、民俗、民情、民间文化艺术、市场信息、资信、经济合作组织档案和技术档案的比重。要注意加强对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点工程,特别是与民生有关的档案资料的接收进馆,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记忆工程”和“城市记忆工程”,有计划、有重点地做好散存在社会上珍贵档案的接收征集工作,加强新型载体材料档案的形成和积累,加强具有当地特色档案资料的形成和积累,加强有地方特色档案资料的征集工作。到2015年,全市档案资源的结构比例为:文书档案40%,科技档案20%,专门档案30%,新型载体档案10%。

全市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增长指标

表三                    单位:万卷

单位

2010年实有

十二五期间

年平均增加

增加、达到

娄星区

14.77

16.27

0.3

冷水江市

16.61

18.61

0.4

涟源市

10.59

12.59

0.4

双峰县

12.47

14.47

0.4

新化县

17.96

19.96

0.4

经济开发区

1.03

2.03

0.2

水府示范片区

万宝新区

0

0.75

0.15

市本级

21.26

22.26

0.2

合  计

94.89

106.94

 

(三)档案管理——基本实现现代化、科学化

1、“十二五”期间按照《档案馆设计规范》、《档案馆建设标准》易地兴建5个综合档案馆,即双峰县档案馆、冷水江市档案馆、新化县档案馆、娄星区档案馆、娄底经济开发区档案馆;改扩建2个档案馆,即娄底市档案馆、涟源市档案馆,规划前期准备1个档案馆,即水府示范片区万宝新区档案馆。

2、“十二五”期间,全市国家综合档案馆、专业档案馆、部门档案馆及大型企业档案馆基本实现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库房管理实现两个自动化:即温湿度控制自动化,消防、防盗安全报警自动化。

3、到2015年,全市档案馆、室要全部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完成档案馆(室)藏档案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基本建成数字档案馆(室)。

4、“十二五”期间,全市6个综合档案馆要全部建立电子文件中心、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档案寄存中心、档案技术服务中心和档案中介服务中心。

5、做好档案安全保管保护工作。各级各类档案馆要完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全部实现重要档案异地备份机制。“十二五”末,70%的档案馆建立完善“七大”安全防范系统,要完善重点档案保护制度,设立专门保管价值高、特色强、载体特殊的珍贵档案收藏室;要争取财政支持,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完成重点档案抢救任务。

(四)档案利用——创新服务,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最大共享

1、加快存量档案数字化。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加快纸质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和声像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完成全部开放档案目录和50%已开放档案全文上网检索,开展多种题材的网上展览。本着“利用优先、分步实施”的原则,有序推进档案目录数据库、珍贵档案和重要全宗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档案数据库等数据库建设。

2、努力实现增量档案电子化。抓好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规范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加强对立档单位电子文件形成、流转、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的监督指导,建立电子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制度的审核和网上备案制度,确保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3、加强档案信息化设施和网络建设。要结合电子政务及办公自动化建设,配备能满足电子文件归档、电子档案管理与移交需要的软硬件设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根据信息化建设规划的要求,配备适应智能、集成及安全需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娄底市档案网站集群系统,完成市县二级档案信息内网平台建设。启动市县二级数字档案馆和电子文件中心建设项目,逐步达到档案信息资源传输网络化、管理自动化、服务在线化,实现资源共享。

4、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全市综合档案馆电子档案异质备份和异地存放的档案安全体系。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将档案信息安全建设纳入全省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上网信息的审查工作,确保涉密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逐步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机制,不断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档案信息网络系统的操作安全、接入安全、存储和服务安全。

5、加大档案开放力度。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做好馆藏档案的审定和解密工作,除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及其他不宜开放的档案以外,自形成之日满30年的,必须向社会开放。积极稳妥地开展经济、科技、技术、文化类档案的随时开放工作。做好开放档案的划控及其相关手续、场所、设施设备配备和目录上网等基础业务。

6、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要积极推进档案服务机制与体制的创新,推动档案馆由保管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开展现行文件利用工作,完善现行文件资料送交制度。“十二五”期间,各级档案馆要充分利用馆藏资料,拍摄影视专题片、资料片,办好特藏展室,开展具有档案特色的专题展览活动,因地制宜推进档案保管体制改革,探索部门档案馆、专业档案馆和综合档案馆多馆合并,整合档案资源,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7、加强新农村及民生档案服务工作。积极推进双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活动,“十二五”末,全市70%的乡镇实现网络形式的档案信息共享。切实抓好土地延包、林改、农业科技、农业基本建设、村务公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档案资料收集、归档、保管和利用工作。进一步加强涉及民生的档案工作,重点做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再就业人员的档案工作。依法开放工商、房地产、劳保、民政、农业、林业等与民生相关的相关档案,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五)档案科研——加强档案学理论和档案科学技术研究

1、改革档案学会体制,加强学会建设。“十二五”期间,市档案学会发展团体会员20个,个人会员100名,县市区全部成立档案学会,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可建立档案学会。“十二五”期间,学会与挂靠单位脱钩,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2、不断提高科研水平。重点围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和方法开展工作,积极探索新技术条件下档案管理理论和相关技术,组织力量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电子文件管理、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等课题进行攻关研究和技术推广。“十二五”期间,完成科研成果3-5个,其中达到国家水平的项目1-2个,达到省级水平的项目2-3个。

3、积极推广应用档案科研成果。积极做好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修裱、消毒和照片恢复技术。逐步完善档案科研工作各项管理制度,加大档案科学研究、档案技术成果推广,抓好科研成果立项后的管理和指导工作。

(六)档案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

1、人才规划的具体指标是:市、县(区)档案局、馆(包括专门档案馆)到2015年需要专业人才150名,市属以上大中型企业档案馆、室到2015年需要专业人才120名,基层档案室要配备能胜任档案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2、进一步完善档案教育,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十二五”期间,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把培养和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应用型、管理型的档案创新人才,培养和选拔一批具有科技前沿水平的高素质的档案人才队伍和档案学术带头人,建立“以人为本”的有利于档案人才发展的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到2015年,全市档案工作人员中,本科文化程度要达到80%,大专文化程度达20%。

3、继续坚持档案系统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聘任制度,制定档案系列职务工作结构比率、完善评价机制。到2015年,档案人员评审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为:高级职务20%,中级职务60%,初级职务的占20%。

三、“十二五”期间档案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抓好市综合档案馆及县市区综合档案馆建设工程

“十二五”期间,要按照“五位一体”的功能要求,抓好以市档案馆为中心的新一轮档案馆基础建设。市综合档案馆规划建筑面积12400m2,其中档案用房4000m2,业务技术用房3500m2,对外服务用房3000m2,行政办公及辅助用房1900m2,需要投入资金2700万元。到2014年底,实现全市6个县级综合档案馆新建或改扩建。根据国家档案局的初步审查,我市有5个县级综合档案馆新建面积为38205m2,其中库房面积   m2;改造、扩建面积3122m2,其中库房面积1200m2,总投资7259万元。

(二)抓好市及县市区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

“十二五”期间,要全面启动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包括纸质档案和对应的数字化信息,开始利用归档、照相等各种数字化手段,完成从纸质档案到数字档案的转变,正式启动图形、声像文件的扫描工作,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三)抓好档案信息化建设

依据《湖南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把市综合档案馆及县市区档案馆建成独立完善的档案信息网。“十二五”期间,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全部建好单位内部局域网,配置统一的应用软件系统,建立机读目录中心,启动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启动原文的计算机管理,真正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四、规划对策与保障措施

1、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湖南省档案管理条例》,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档案法规的宣传活动。各级档案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大档案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反档案法的案件和行为,促进档案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建设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档案事业的投入;争取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给予相应的政策与资金支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信息化建设相关规划,把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以及电子政务建设结合起来,使档案事业与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3、各级档案部门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档案工作规律,推进档案管理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积极探索适应依法行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信息化环境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建立档案工作的自律机制和长效机制。加强档案执法检查与业务指导服务的协调,强化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主体地位和服务功能;加强档案业务工作与档案宣传教育、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提高档案管理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水平;加快制定必要的地方性、行业性、部门性档案工作制度和方法,使各个方面、不同层次的档案工作有章可依、有规可循。

4、抓典型,树榜样,推动档案事业全面发展。市、县(市区)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善于发现、培育和树立典型,并及时总结和推介先进经验,促进档案事业协调发展。

5、加强与社会宣传媒体的协作,广泛宣传档案、档案馆及档案工作的功能和作用,不断增强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及提高档案利用的需求。

6、建立考核奖励制度,鼓励表彰先进。要按照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标准和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量化考核标准和办法,推进管理工作标准化示范单位的评选活动,促进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7、积极开展档案工作领域中群众性学术研究活动,发挥市档案学会和团体会员单位的优势,大力进行新时期档案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新技术科研和攻关活动,推进档案工作科学管理和现代化进程。

8、各级档案部门要切实加强档案人员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增强档案工作者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团结协作、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局面。大力弘扬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加强调查研究,建立落实机制,确保十二五规划的全面落实。